松間論道-壽山玉石玉章雕件
帳單超過$1000,自動85折優惠。
尺寸:長38mm, 闊36mm, 高度82mm
Dimension: Length: 38mm, width: 36mm, tall: 82mm
For more collection's information, please feel free to inbox for further inquiry.
智者樂山,仁者樂水,在很久以前,人們就開始以「山水」來指代一個人的精神境界。在看不見山水的地方,人們試圖用文字、用繪畫來構建心中的山水,從山水詩、山水畫,乃至於「疊石理水」的園林藝術,山水之美從自然,延伸到了斗室居所、尺素毫尖。
在園池中築建假山,於案頭列置奇石,「三山五嶽、百洞千壑,覼縷簇縮,盡在其中。百仞一拳,千里一瞬,坐而得之。
山有千仞之高、百里之遠,將一個觸目所不可及的世界,圍於方寸之內,如此,便誕生了「山子雕」。
壽山雅石,秉玲瓏之致,故而山子之形,多不具碩大擺件的體量,可供人作山河寬闊的「壯遊」,然而「大」有可觀、「小」也可賞,不少人更愛「微觀山子」獨有的幽情愜意。
這小小的山子,將造化之靈收攝於石,更似「人與自然」的合奏曲,盡情譜寫著一曲窈窕幽妙的山水「逍遙遊」。
雕刻「山子」,仿似一種「移天縮地」的魔術,山川之遠,近在咫尺,方寸之地,容納壁立千仞。「搜盡奇峰打草稿」這句被山水畫家們頻頻引用的法旨,同時也被雕刻家們所重視。
一塊原石,天造其形,故而狀貌多變,規律無端。山子構造多為「隨形」,所謂「隨形」,即是「問石求意」,「順石而為」,根據石頭本身的性質、特點施以創作。
有時石頭的「缺點」可視作「特點」,綹裂化為山褶,斷口橫為崖壁,雜色勾勒肌理,以巧技奪天工,顯出石材的天然之美,此可謂一種「脫胎換骨」的轉變。
山子雕的雕刻技法比較多樣,浮雕、圓雕、鏤雕、陰刻等等不一而足。雕刻時,有些地方要嵌空,有些地方要突出,山石、林木、亭閣等物象的佈局要考慮,巧色紋理的利用以及石料的凹凸關係都要處理得恰到好處,可以說是一項極複雜、極有挑戰性的工程。
在與山水的交流中,人們抒發著「任情自然」的心性,藉助「山水」的媒介,打開了生命的廣闊天地。
「山子」是傳統的雕刻工藝是玉石雕擺件工藝中的一種,這種工藝的表現題材多為山水人物,要求製作者有較高的造型能力
,富有創造性的構思能力,也要有較高的文學藝術修養。山子的工藝技術,繼承了浮雕、圓雕、鏤空雕等傳統技法,並得以發展,如浮雕技術中則將淺浮雕、深浮雕、陰刻、陽刻、線刻等多種技藝相結合。
雕刻時依勢構思,使石材顏色、造型渾然一體,按「丈山尺樹、寸馬分人」的法則
,在玉石料上或浮雕,或深雕使山水樹木、飛禽、樓台、人物等形象構成遠、近景的交替變化,以取得材料、題材、工藝的統一。